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如何处理
本文介绍了处理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的方法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和刑罚。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包括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和以聚众的方式实施扰乱,情节严重且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并造成严重损失即可构成本罪。犯扰乱公共秩序罪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法律分析
处理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的方法包括:由公安机关发布警告或罚款200元以下;若情节较重,则处以五日至十日拘留,并可处罚款500元以下;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则需承担刑事责任。
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立案标准
1.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此处必须同时符合两点:其一,要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即干扰和破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秩序;其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是以聚众的方式实施的,即纠集三人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扰乱。至于扰乱过程中是否使用暴力,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实践中一般可从扰乱时间的长短、聚众人数多少、扰乱的对象的性质和侵害后果是否严重等予以认定。
三、犯扰乱公共秩序罪判多久
犯扰乱公共秩序罪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拓展延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将会受到处罚。具体来说,如果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情节严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十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根据该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还将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并可以同时并处罚款或者没收违法所得。因此,对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该根据其情节轻重和严重程度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公共安全。
结语
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前者可处以警告或罚款,情节较重者则需承担五日至十日拘留和罚款500元以下的责任;后者则需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在处理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时,需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认定,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首要分子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六节 查封、扣押 第二百三十五条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及其孳息、文件,公安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规使用、调换、损毁或者自行处理。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指定一个内设部门作为涉案财物管理部门,负责对涉案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并设立或者指定专门保管场所,对涉案财物进行集中保管。
对价值较低、易于保管,或者需要作为证据继续使用,以及需要先行返还被害人的涉案财物,可以由办案部门设置专门的场所进行保管。办案部门应当指定不承担办案工作的民警负责本部门涉案财物的接收、保管、移交等管理工作;严禁由侦查人员自行保管涉案财物。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九十八条 没收保证金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在三日以内向被取保候审人宣读,并责令其在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名、捺指印;被取保候审人在逃或者具有其他情形不能到场的,应当向其成年家属、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单位、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宣布,由其成年家属、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单位、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在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名。
被取保候审人或者其成年家属、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拒绝签名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上注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