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一刻
我们不是王七
——如何写好“穿越”类作文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兰勇
生活的潮水推着我们前进,时间的流逝令一切不能重来,我们经历的每一刻都不能重复,这就造就了不能复制的美好,也带来了难以弥补的遗憾。假如我们可以回到过去,那么你想回到过去的哪一时刻?请以“回到那一刻”为题,写作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在1200-1500字之间。
这是今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初中组的决赛题目。我当即写下一文:
回到那一刻
兰勇
历史与人生都是由一次次选择来组成的,往往因结果的重要,而让使这些时刻变得举足轻重、千钧一发了。于是,抉择者无不迟疑不决、犹豫徘徊、躅躇不前。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主创都会极力刻画他们身处那一刻的艰难:或僵卧,或枯坐,或辗转反侧,或定定蹲踞,或来来回回地踱步,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水一口接一口地喝,蓬乱的头发,红红的眼圈……完全没有周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与谢安得捷报围棋如故“小儿辈遂已破贼”的镇定自若。
如果你问我:愿意回到哪一刻?可以明确地回答:回到那毫不迟疑、毅然决然的一刻。
有人可能会反驳:深谋远虑、深思熟虑不好吗?好,这绝对是每一位决策者都想勉力做到的,其好处自不待言。但我反对纠结与啰嗦。
项羽的一生充满遗憾,特别想让人回到过去的某一刻去替他改写历史。且不说,鸿门宴上纵虎归山,也不说坑杀秦军,于季子的诗则罗列了若干: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最大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就是不肯过江东,很多人为他的选择而抱憾,杜牧即如此: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则则显示了政治家的理性: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汪绍焻则探究了项王的心理: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笔者偏偏以为:别虞姬的项羽是最多情的,自刎乌江的那一刻的项王才是最帅的。试想,项羽如归了江东,历史或有迟缓,但也无非是多了一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势利之徒,却少一位顶天立地、豪气干云又深情款款的人杰与鬼雄。窃以为易安居士的评价最为精当。至于,润之先生认为这是沽名钓誉不值得学,那是他的英明,并非羽王的遗憾。历史属于英雄,遗憾属于与历史无关的看客。
如果关羽不华容道义纵曹操,诸葛亮不错用马谡且能听计魏延,敦克尔刻希特勒不下令停止进攻……
如果这些时刻都被改写了,历史还会有如此波诡云谲且绚丽多姿吗?且历史本就是由必然与偶然共同组成的,没有偶然只有必然的历史是最无趣的历史,偶然才是历史最亮丽的华彩。
人生亦如此。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让人印象深刻: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终于明白了杨朱为什么要遇歧路而返、阮籍为什么要望歧路而哭啦!但说真的,我对他们的行为既不欣赏也不同情,甚至想取笑其怯懦与犹豫。
弗诗的结尾: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既然已经过去,还有什么好叹息、好回顾的?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假使真的重回选择的那一刻,弗罗斯特会坚决地选择剩下的那一条路吗?未必。
人生本就是由平坦与曲折、快乐与痛苦、幸运与遗憾共同组成的,没有曲折、没有痛苦、没有遗憾的人生是最无趣的人生,偶遇才是人生最的魅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所伏,孰知其极?”“既来之,则安之”,处变不惊、处之晏然则是有风度,处之泰然、处逆如顺、处之怡然则是有境界。居安思危是精明的未雨绸缪,处危思安则是怯懦的侥幸,处心积虑更是赔了脑力又折了洒脱。
如果非要穿越,我愿意回到那最毫不犹豫、毅然绝然的一刻。
学生会写成怎样呢?全班写作,仅有一篇稍好:
回到那一刻
余金娜
这是一次平淡无奇的旅行。全高速,全大众景——一样的馒头山、一样的绿水、一样的古镇,甚至连我们座驾车型都是一致的。三分钟的热情过后,大伙儿全窝在车上打盹儿,连照相的兴致都没啦。从贵德回碌曲,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省道,300多公里,另一条是羊肠小道,只有100多公里。大家决定抄近路。
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山路,但很快,大家没了斗志豪情与闲情逸致。一路尘土飞扬,跟在后面的车,路都看不清。路面凹凸不平,坐在车上五脏六腑都要被颠出来了。我们就后悔了,想掉头。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已经走了一段,倒回去,岂不是冤枉?只有100多公里,走不了多久的!再说,前面很可能就是一片坦途了。带着这种吝啬与侥幸,我们硬着头皮往前开。
车队开始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爬行,与那些高山巨谷相比,车队像一群小甲虫。由于昨晚下了雨,道路泥泞异常,车轮不断地打滑。司机们个个双手紧握着方向盘,双眼死死地盯着前方,头上渗出一层层细汗。一车人的性命就系在那方向盘上,一不小心,就会坠下万丈深渊,家破人亡啊。乘客一个个也不轻松啊,没有人再瞌睡,也是两眼紧盯前方,两手紧握扶手,两脚紧抓地面,大气都不敢喘。打滑时,恨不得自己的脚当刹车,爬不动,恨不得打开车门伸出一只脚当桨划。不停地上山、下山,正如杨诚斋所言: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山顶,朵朵白云萦绕在脚下,但我们早已没了心情欣赏:是爬上来了,可还得下山呢。下山的路更加艰难,被大车碾压过,坑凹随处可见。方向盘一会儿往左打,一会儿往右转,车子都不得不走起了s形。突然前面的车停了,原来一个大坑阻断了去路,往左,是毫不退让的山,往右,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不知如何是好。“搬石头填!”不知谁叫了一句,所有大人都下车,挽起袖子,寻找石头。小孩子坐在车上,痴痴的望着窗外,不知所措,全傻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一起下车帮忙。平时随处可见石头,在这儿却成了稀罕物。半个小时后坑终于填平了,车辆得以顺利通行。这样的桥段反复上演,不仅身为演员的我们没了激情,连路边的观众——禽鸟也没了热情。我们左手提着心,右手拎着胆儿,在群山中跋涉了五个小时,个个饥肠辘辘,人人精疲力竭。本以为困难都过去了,坏消息接踵而来:尖锐的石块让三辆车爆了胎,另一辆车伤了保险杠。“还好,我们的车结实!”老爸自我安慰。好景不长,爸爸发现过一些小坑都要刮蹭底盘,不对劲啊,下车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左前轮也爆了。哎!看着大人们在荒郊野岭手忙脚乱,我就想起了龚琳娜——“忐忑”啊:没了备胎,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再出状况该怎么办?
经过十八小时二十八分三十六秒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从群山里“爬”了出来,再见到了久违的人间烟火。老天还算眷顾,虽然每个车都像从泥潭中打捞出来的,总算是有惊无险,平安抵达。囧途中,不止一次地想:若能回到当初抉择的那一刻:绝不贪图路近,欲速则不达啊!不过,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爸爸时,不料他却如此回答:“你不觉得正是这段‘烂路’增添了此次旅行的乐趣吗?人在旅途,哪能总是通天大道呢?偶尔走一走‘弯路’不也挺好吗?否则,你的人生是否太无趣了呢?”
套红部分是笔者添加上去的。看官,你觉得这对文章品质有何改变?
学生为何思维固化至此呢?!这让我想起《聊斋志异》那个著名的穿墙故事:崂山道士能穿墙,但得了口诀的王七为什么就穿不过去呢?探究结论:
固步自封第一步:将“我们”狭隘为“我”。跳不出“小我”的作文是无法登堂入室的。审题时,一定要留意题目的限制与预留的自由空间,切不可画地为牢哟。
固步自封第二步:觉得此文非写自己亲身经历不可。这是因承上一个问题而来的问题。最烂俗题材就是朋友离别、亲人离去之类的,占比却相当重,简直就是个大泥沼,裹足难行。最新鲜是有个同学写了“九寨之殇”,可嘉。
固步自封第三步:觉得不写记叙文对不起自己的授业恩师。“文体不限”不只是一句客套话啊!你完全可以对“回到那一刻”指手划脚、品头论足的。很多同学觉得议论文很难,但学过那么多历史典故:吴三桂开关、汪精卫附逆、特洛伊人决定将木马拖进城……为什么不用起来呢?
固步自封第四步:在“遗憾”与“重温”之间非此即彼:“遗憾”那一刻的“草率”“马虎”或有眼不识“泰山”,“重温”那一刻的香甜与美艳。台词都一样: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刺下去吧,不用在犹豫了!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哪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人人都成了“至尊宝”,对着自己心中“紫霞仙子”忏悔。能不能从二当家——猪八戒的角度来“猪眼看天下”啊!“大话西游”最大的成功就是敢于大胆颠覆。
如何才能习得一篇文采飞扬又合情合理的美文来呢?
首要仍是审题,从材料可以看出:重点不在如何“穿越”,那是技术问题,属“硬科技”,记住:作文的品质大多不由科技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重心应在“穿越”的意义讨论上。
“想回到过去的哪一时刻”是创新的关键所在,时刻的选择即题材的选定、立意的确写。
其次,必须思维结构严谨,综合起来有以下问题须在作文时回答:
1.你是谁?(决定取材范围大小)
2.想穿越回哪一刻?(决定题材内容的个性)
3.在那一刻发生了什么?与何人有关?有什么样的影响?(决定思维方向)
4.为什么穿越回去?意欲何为?(决定主题立意)
5.写作此文想给他人带来什么感悟与启示?(决定写作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