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团员表现自我评价范文六个方面
来源:好兔宠物网
在整个南中地区被平定以后,诸葛亮仍用原来的夷帅在那里统治。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之后,诸葛亮认为时机成熟了,公元220xx年北伐。开始时军事发展很顺利,220xx年春,诸葛亮攻占祁山,关中大为震动。但在街亭战斗中,由于大将马谡不听调遣,造成失败,被迫退兵。
为严肃军纪,诸葛亮挥泪斩杀了自已的爱将马谡。以后,诸葛亮又连年进行征伐,在战斗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运输问题,还创造了木牛、流马。
这中间虽然也取得过一些小胜,但从大的方面看没有什么进展。公元234年,诸葛亮领兵十万,进行最后一次北伐。当兵至五丈原时,与魏军大将司马懿相遇,双方相持一百多天,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时年54岁。蜀军的北伐,只好无结果而终。
诸葛亮,作为我国古代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几十年如一日,策划、实践统一中国的事业,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诸葛亮善于谋划,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具有治邦安国的远见卓识。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给诸葛亮写两句话:“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从封建的观点,肯定了诸葛亮的作用。蜀国所以能够成为蜀国,能够偏安一隅,并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诸葛亮的谋划。诸葛亮的智慧是很高的,但他的谋划也并不都对。其中北伐算是一个例子,北伐兴师动众,久战不胜。
封建史家认为这是“应变将略,非是所长”所致,其实这完全是误会。北伐不胜的主要原因,是诸葛亮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而轻看了远比自己实力雄厚的魏国的力量。因此,在我们充分肯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历史作用的时候,不可神化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