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读后感
30多年前,我在初中课本上学习过《曹刿论战》,留存的印象也仅限于曹刿的“深谋远虑”。如今,在新高考的背诵复习过程中,再次重温了《曹刿论战》,我对曹刿的军事理论没有什么兴趣,但对他面对外族来犯的态度有了更深的感受。
长勺之战前,鲁庄公准备迎战齐国,曹刿主动要求晋见庄公,乡人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来阻止他,他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数次引用过曹刿乡人的“名言”,心安理得地静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一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有时即使对某些事“评头论足”一番,然后总不忘自我安慰地感叹一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今天,我却有些犹豫了。
曹刿虽为皇室后代——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但在鲁庄公因多次在齐鲁之战中取得胜利的齐国再次大军压境时不知所措时,一直隐居梁甫山的曹刿不顾乡人阻止主动求见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他的理由很简单,“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看似简单的语言,却值得我们深思!
那并非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而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国家是统治阶级的私有财产,按说那时的臣民比今天更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就是这个一直隐居的曹刿,竟然会如此勇于担当,如此富有国家责任感,如此有主人翁情怀!
而如今,二千七百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曹刿的这种社会责任意识我们继承了吗?关乎国家的大事,离我们确实有点远,和平年代,也确实少有机会去表现我们或强或弱的爱国情怀。但是,社会的事呢,单位的事呢,身边的事呢?我们仿佛越来越习惯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即使那事于集体、于社会、甚至于地球很切迫,只要不关乎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我们就会保持沉默,甚至会屏蔽掉,心想,除自己之外,还有那么多人呢,我又何必那么认真呢?远的不说,就说这环境保护吧,如果大家都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天亮之后关掉工作了一夜的路灯,阳光灿烂的时候关掉教室明亮的日光灯,因水龙头关不紧而哗哗流水时打个电话告知相关责任人……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责任感,集体的日常开支不会因此而减少吗?地球的空气质量不会有效提升吗?能源危机不会得到有效缓解吗?
我们如果都有曹刿那样的责任意识,都有曹刿那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我们的管理就会更加到位,学生成长的环境就会更加健康,教育管理的辐射作用也会呈几何层级增强。
曹刿已经远逝,但他的精神不能淹没于历史长河。愿大家都能重读这篇几十年前学过的经典课文,从中感悟出曹刿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并落实于自己的社会生活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