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熊猫外交的推进,大熊猫被赋予了更加深厚的意早在1975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就明确指出:”外国动物园可以通过租借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交换的名义获得熊猫。“
至此,各国为熊猫豪掷千金,还将大熊猫当成宝贝养。在德国,为打造熊猫“梦梦”和“娇庆”的住所,耗资1千万欧元,额外每年还要付90万的租金;荷兰则专门邀请中国的设计师,聘用专业的饲养团队,花费51000万人民币,打造了草色帘青茂林修竹的熊猫馆,被网友调侃道:”堪比帝王豪宅。”;在日本的香香在回归时,大家一起大声喊着香香的名字,人群中能听到撕心裂肺的声音,有人在大呼“香香千万不要忘记我”,在2023年11月8日日本亲友团专程包机来到四川与“香香”时隔261天重逢在碧峰峡。
多年来、大熊猫以其憨态可掬、天真活泼的形象,“萌化了”世界各地的民众,传播了我国对外友好的话语,让中国政府在世界面前的形象更加多元化。致力于恢复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组织“熊猫之家”的创始人马克·布罗迪表示:“大熊猫给了中国一个呈现给世界的美丽、可爱的面孔,帮助中国打造了全球品牌。”
熊猫不仅是优秀的“外交官”,更是中华精神与中华文化的传递者。致力于研究熊猫外交的美国学者杰普森表示:“如今,大熊猫租借已成为中国输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部分。”相较于富有攻击性与冒险性西方文化,熊猫这个温柔敦厚的“外交官”则向世界展现了内敛温和而富有力量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