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灯很亮,可气氛却异常冷清。盘子里我随意扒拉了几口饭,而脚边的小奶猫却一直趴着,食盆里干净得像刚洗过。
我蹲下去,轻轻推了推它,小小的身子没有动静,只是抬起眼睛看了我一眼,然后把头埋得更低。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和它很像——都没有胃口。
我想起第一次见到它的样子,蜷缩在纸箱里,瘦得皮毛都立着。
当时我咬着嘴唇,还是忍不住把它抱回了家。那时候,它还会迫不及待地扑向小勺子里的猫粮。
如今,却像一夜之间变得沉默。
我在想,是不是我的照顾不够好?
我在手机里搜索“幼猫不吃东西怎么办”,屏幕上跳出一长串冰冷的答案。营养膏、罐头、驱虫、看医生……每一个字都让我心慌。
我抬起头,看见它蜷缩在沙发角落,眼睛半睁半闭,像一个沉默的孩子。
我没有再去强迫,只是走过去,轻轻把它抱到怀里。
它没挣扎,却也没有撒娇。
凌晨一点,窗外的城市安静得出奇。我打开冰箱,拿出一小包罐头,用勺子舀了一点送到它嘴边。
它舔了一下,却又停住。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很多人也是这样——明明饿着,却没力气开口。
我轻声对它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白天在公司,同事聊起感情问题。有人说,爱就是要给到最好的。
我却想起昨晚的猫,它不是要最好的罐头,也不是要某个标准答案,它只是要一份让自己能接受的陪伴。
是不是人和人之间,其实也一样?
晚上回家,我试着把食物调成糊状,又加了一点温水。
猫终于低下头,慢慢舔了几口。
那一瞬间,我像完成了一场考试。眼眶微热,却笑了出来。
它吃下的不是几口猫粮,而是让我整日的焦虑有了一个出口。
它的食欲依然不稳定,有时候还是拒绝吃。
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太依赖它的状态来定义情绪。它不吃,我就焦虑;它吃,我就安心。
像极了感情里的依赖,忽冷忽热,控制不住地被牵动。
终于,在它又一次拒绝食物的时候,我决定带它去医院。
医生说可能是肠胃不适,也可能是环境紧张。
我抱着它坐在诊室外,心里突然松了一口气——原来最难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下定决心去面对。
回家后,我换了新的猫粮,又慢慢地增加一些营养膏。它终于在第三天主动走向食盆。
我看着它的背影,心里像有人轻轻点亮了一盏灯。
原来,等待的意义就在于这一刻的出现。
幼猫不吃东西怎么办?
可能是健康问题,可能是心情不安,也可能只是需要一点点时间。
但我知道,答案并不只在食盆里,而是在我和它之间那条看不见的线。
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陪伴,是即便无声,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