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过3只小猫的“老母亲”,今天就把亲测的“分阶段喂养表”掏出来,附“判断吃饱信号”和“避坑指南”,新手照着做,小猫长得壮还不闹脾气~
0-4周:新生儿期,按“猫妈妈节奏”喂!
小猫出生后的前4周,肠胃弱到只能消化母乳/羊奶粉,完全没能力吃猫粮!这时候喂养的核心是“少量多次,模拟猫妈妈的哺乳频率”。
喂养频率:每2-3小时喂1次(包括夜间!)
白天:每2小时喂1次(比如7:00、9:00、11:00…);
晚上:每3小时喂1次(比如22:00、1:00、4:00…);
每次量:用1ml针管或宠物奶瓶,每次喂5-10ml(根据体重调整,比如100g的小猫每次5ml)。
老母亲经验:我家小猫“煤球”出生时才80g,前3天每2小时喂一次,晚上我定了5个闹钟,生怕饿着它!后来看它吃完就睡、不哼唧,就知道喂够了~
注意:
必须用宠物专用羊奶粉(人用奶粉含乳糖,小猫喝了会软便甚至腹泻);
别喂牛奶、豆浆、米汤(难消化+营养不够);
喂完轻拍背部,避免呛奶(小猫吞咽反射弱)。
4-8周:离乳期,从“奶”过渡到“软粮”!
4周后小猫开始长牙,会啃咬猫妈妈的乳头“催奶”,这时候要慢慢加固体食物,但肠胃还没适应,食物要软、喂次仍要多。
喂养频率:每天4-5次(白天3-4次+晚上1次)
食物状态:泡软的幼猫粮(用温水/羊奶粉泡10分钟,捏起来不烫嘴、不硬);
每次量:根据体重调整(比如200g的小猫,每次喂10-15g泡软粮+5ml羊奶粉);
操作:先喂奶,再喂泡软粮(避免突然换粮应激)。
老母亲实测:煤球5周大时,我每天喂4次——早上7点泡软粮+奶,中午12点喂奶+少量粮,下午5点泡软粮+奶,晚上10点喂奶+粮。它吃了1周就不排斥粮了,拉的粑粑也从稀糊变成成型软便~
注意:
别直接喂干粮(小猫牙齿没长全,干粮摩擦牙龈会疼,还容易噎住);
泡粮水别太烫(40℃左右最佳,烫坏了营养);
观察粪便:如果拉稀,说明泡粮时间不够(没泡软)或喂多了,减少1/3量。
8周-1岁:快速生长期,每天3-4次“吃饱喝足”!
8周后小猫基本断奶,能完全吃干粮了,但处于“长身体黄金期”(骨骼、肌肉、器官都在疯长),需要高能量+高蛋白,喂次可以比成猫多1-2次。
喂养频率:每天3-4次(幼猫1岁后逐渐减到2次)
食物:幼猫专用干粮(看配方表第一位是鸡肉/鱼肉,蛋白质≥30%,牛磺酸≥0.1%);
每次量:按体重计算(参考猫粮包装上的“建议喂食量”),比如3kg的小猫每天喂120-150g,分3-4次喂;
操作:固定时间喂(比如7:00、12:00、17:00、22:00),喂完留10分钟让它吃,别追喂。
老母亲经验:煤球8周大时,我换了“渴望幼猫粮”(蛋白质38%),每天喂4次,每次30g。它吃了1个月,体重从1kg涨到1.8kg,体检时医生说“发育超达标”!
注意:
别喂成年猫粮(蛋白和钙含量低,满足不了生长需求,可能导致发育迟缓);
控制零食量(每天不超过20g,喂完零食要减少主粮,避免挑食);
多补水(幼猫易脱水,放个流动饮水机,或用针管喂点温水)。
怎么判断小猫“吃饱了”?看这4个信号!
新手最怕“喂少了饿着,喂多了撑着”,其实小猫会用身体语言告诉你:
1.吃粮时的状态:专注吃粮,不左顾右盼;吃完后主动离开碗,不恋碗。
2.粪便状态:每天拉2-3次,成型软便(像“牙膏条”),不稀不硬。
3.体重增长:幼猫每月应增重100-200g(比如1月龄1kg,2月龄1.2-1.4kg),低于这个标准可能没吃饱。
4.行为表现:吃完后活泼玩耍,不趴着舔肚子(舔肚子可能是胀气,说明吃多了)。
小猫的胃容量小(1月龄胃容量仅5-10ml),别学大人“一天喂2顿”——喂少了影响发育,喂多了伤肠胃!按阶段来,你家小猫绝对能长得圆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