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主人越疯,猫情绪越稳定。
一位歪果小哥几乎每天都要朝着自家白猫唱rap,同时还要做各种浮夸的动作,十分聒噪。
猫:“这哥们儿好吵!有没有爱喵人士能帮帮我啊!”
这要是换了别的猫猫,高低给小哥两拳!
他家的小猫却置若罔闻,只是呆呆的看着前方,仿佛没听到一般。
因为小猫过于淡定,网友们纷纷怀疑小猫是不是聋了。
虽然白猫是更容易患上先天性耳聋,但是你们这样说猫咪,你们礼貌吗?
小哥却坚定的表示:
“它耳朵好得很,只是单纯不想理我…”
怕大家不信,还专门拍了视频作证。
视频中,小哥只要发出“嘬嘬”的声音,猫咪就会立马扭头回应:
“干啥,叫我到底干啥,有事说事啊?”
然鹅,一旦小哥开始叽叽喳喳,试图引起猫咪的注意时,小猫就开始装聋作哑,仿佛小哥不存在一样…
猫:“神经,又开始发癫了!”
好消息:猫没聋,很健康。
坏消息:选择性耳聋,单纯不想理他。
小猫看似冷漠,实则没招了,甚至想原地变成白猫洗洁精。
其实,小猫没走开,已经是对小哥爱的表达了!
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
你喊猫的名字,明明看见它耳朵像小雷达似的转了一下,却偏偏不给你半点回应,该发呆发呆,该睡觉睡觉。
先别伤心,也别骂它 “没良心”,其实这背后藏着猫咪对你的 “特殊偏爱”,而且全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得说说猫咪那套 “逆天听力系统”。
它们每只耳朵上都有 32 块肌肉,比人类的耳部肌肉灵活太多,能像卫星天线一样 180度旋转,精准锁定声音来源。
更厉害的是,猫咪能听到的声波范围是48-85kHz,而人类最多只能听到20kHz。
这意味着什么?
你在卧室拆猫条包装时,那轻微的塑料摩擦声,它在客厅就能听得清清楚楚。
甚至老鼠在墙缝里发出的微弱声响,它都能捕捉到。
所以别怀疑,你叫它的时候,它十有都听见了,只是 “不想回应” 而已。
那为啥偏偏对主人爱答不理?
这就要提到猫咪刻在基因里的选择性应答机制了。
猫咪的野生祖先生活在危机四伏的野外,任何一点声响都可能是捕食者的脚步声,或是猎物的动静。
如果听到声音就贸然回应,很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置于危险中。
所以它们进化出了 “先分析、再行动” 的生存智慧:
先靠耳朵捕捉声音,再用大脑快速评估这声音有没有危险,值不值得停下手里的事。
现在的家猫虽然不用再担心这些,但这种生存本能却保留了下来。
当你喊它,它耳朵转向你却不回头时,其实是在用余光悄悄观察:
手里有没有零食?周围有没有危险?如果都没有,那我还是继续舔毛吧。
要是换成陌生人喊它,情况就不一样了.
陌生人的声音对猫咪来说是未知信号,可能触发它的警惕心,要么立马躲起来,要么竖起尾巴准备防御。
所以,猫咪的 “冷漠” 往往只给最信任的人。
它们会用鼻子里的犁鼻器分析你身上的荷尔蒙气息,一旦确认 “这个人不会伤害我”,就会彻底卸下防备。
就像小哥的白猫,敢在主人疯狂 rap 时稳如泰山,换作其他人来这么一套,它可能早就躲进床底不肯出来了。
对猫咪来说,“不回应” 其实是 “安全感满格” 的表现:
反正你不会离开,反正你对我没有威胁,那我何必时刻对你有求必应?
但养猫的快乐不就是这样吗?
它们从不会像狗狗一样摇着尾巴讨好你,却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
“我信任你,所以敢在你面前做最放松的自己。”
下次你家猫再对你已读不回,别生气啦,它不是不爱你,是太爱你,才敢对你这么任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