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宠物急诊室里,一只名叫Mo的哈士奇瘫在诊疗台上,铲屎官用颤抖的手点开手机里的X光片——清晰的影像中,两个完整的龟壳轮廓赫然嵌在狗的胃袋里,如同两枚随时引爆的定时。
七小时前,这只五岁大的“惯犯”当着主人的面,将朋友送来的两只巴西龟幼崽连壳吞下。
“它连佛牌都吞过,这次竟活吞乌龟!”主人声音发紧;兽医的眉头拧成了结:X光显示龟壳边缘锐利,Mo的肠道已有感染迹象,更棘手的是它年岁偏大。
手术刀在此时成了双刃剑,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致命感染。
“等!”主治医师拍板决定,“龟壳材质类似骨骼,若肠道持续蠕动,或许能自然排出。”这个充满风险的赌注让主人彻夜未眠。
凌晨时分,诊疗室里突然响起几声闷响——Mo接连放出几个响屁,医护人员却如闻天籁:“肠道开始工作了!”
昼夜交替的十二小时里,这场生死拉锯在Mo体内悄然上演:龟壳锋利的边缘随着肠蠕动不断刮擦内壁,兽医用润滑剂为危险旅程铺路,Mo开始舔食营养膏的细微动作让所有人屏息。
当晨曦穿透百叶窗,Mo突然起身摇晃尾巴,兽医指着监控屏上移动的光点:“看!龟壳进入直肠了!”
三小时后,沾着粘液的两枚完整龟壳终于落在处置台上,主人捧着“罪证”又哭又笑,而始作俑者正没心没肺地啃着奖励肉干。
宠物医院的数据库记载着触目惊心的数字:哈士奇异食症就诊率高达23%,远超其他犬种。
从袜子、手机到鹅卵石,这些极地雪橇犬的后裔似乎把整个世界当作试吃场。
行为学家指出其根源可追溯至北极生存基因——在食物匮乏的冰原上,遇见可吞食之物从不错过。
“Mo从小就是垃圾桶清道夫。”主人举着手机拍摄排泄物检查教程,视频里两枚龟壳在消毒盘中泛着冷光。
镜头扫过Mo天真无邪的蓝眼睛,它正试图啃咬摄像机,评论区瞬间涌入数千条留言,某条高赞评论道:“我家二哈上周刚吐出三只袜子,建议改名叫饕餮!”
这场乌龟惊魂揭露的远比笑料沉重:超六成宠物主不知晓犬类急诊黄金三小时原则。
当Mo在鬼门关徘徊时,另一些毛孩子却因送医延误永远合上了眼睛,某动物急救中心主任在转发视频时附言:“请把异食癖当作战备状态,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如今的Mo颈间挂着“禁止投喂”警示牌,家中所有小物件锁进防狗保险柜。
当它再次歪头注视水族箱里的新龟宠时,主人立即举起喷水,人与狗的对视中充满无奈的默契——这场由进化本能引发的战争,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图源网络,侵权删~